单县位于鲁西南,接壤苏豫皖,素有“中原锁钥,四省通衢”之称。古为帝舜之师单卷所居,周为单子之国,历史源远流长,且倚孔孟之乡,颇得教化。史载:单州人稠,重于礼文,敦孝悌,重廉耻,尚气节,崇淳朴。文化底蕴丰厚。早有圣门高足宓子贱、巫马施 “鸣琴、戴星 ”之千古佳话;后有李白、杜甫“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 ”、 “是时仓廪实,洞达寰宇开”之览胜丽句。菏泽学院单县分校的前身单县师范学校就诞生在这文化积淀厚重的历史名城。
1949年5月,建国在即,为加建人才培养,冀鲁豫行政公署成立了“冀鲁豫第三行政区联立师范学校”,是年8月,学校改称为“平原省湖西区联立单县师范学校”。1950年8月,学校升格为“平原省立单县师范学校”,1953年2月9日,按山东省人民政府文教厅169号文件,学校正式启用“山东省单县师范学校”名称。
学校现占地面积130余亩,建筑面积41282平方米,绿化面积34000平方米,固定资产4633万元,有教学楼3座,学生宿舍楼2座,伙房餐厅2座,办公楼、实验楼、艺术楼、图书楼、阶梯教室各一座,含400米跑道标准体育运动场一个。有在编教职工128人,专业教师109人,其中高级讲师59人,讲师3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8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76人。学校目前设有小教专科教育、学前教育3075人。学校担当着湖西老区基础教育摇篮的重任,现已成为鲁西南教育师资培养重要基地。
沐浴着新中国黎明的曙光而诞生的山东省单县师范学校,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披荆斩棘,在艰苦创业中跋涉了六十二个春秋 ,直至2011年实质性并入菏泽学院,被命名为“菏泽学院单县初等教师教育学院”,2014年被省编委命名为“菏泽学院单县分校区”。六十二年的单师历史,大致经历了学校初创、全面建设、十年动乱、改革之初、进行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开拓创新六个历史发展阶段。
一、学校初创
1948年10月,单县全境解放,冀鲁豫边区政府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积极接收旧教育,恢复兴办人民教育,翌年2月,淮海战役结束,解放区迅速扩大,为加速解放新区建设人才的培养,冀鲁豫第三行政公署决定成立联立师范学校,遂派专署知识分子训练班指导员王运通率知训班20余名优秀学员于5月在单县城天主堂城隍庙旧址着手创办“冀鲁豫第三行政区联立师范学校”。6月开始招生,投考学生近3000人,考生大多来自苏北、皖北、豫东等解放新区。录取新生507名。按其年龄、学历划分一、二、三、四级,8月开课编班学习。1950年10月,开始在单县南郊建设新校,1951年9月举校搬迁。
初创时期,学校积极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努力摧毁半封建、半殖民地和资本主义的教育制度,促使教育转变,使之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个时期,学校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特别加强了思想改造工作。重点解决“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使师生明确了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1950年教师参加新乡(平原省省会所在地)业务学习,重点解决了业务与政治二者的关系,1951年通过批判电影《武训传》的学习,批判了改良主义思想,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整风审干运动,着重地批判了资产阶级腐化堕落和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初步树立了教育工作者乃国家主人翁的思想,为学校教学改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逐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自1950年开始学习苏联的先进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1951年开始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重点试行五级记分法,增设政治课,建立生产园地,注重业务与政治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确立了学生为祖国建设而学的正确态度,提高了专业思想,注重了全面发展。平原省立师范阶段,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校师生的艰苦奋斗,把学校教育纳入了新民主主义的轨道。
1953年学校定名为山东省单县师范学校后,根据党的“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进一步深化学习苏联,运用苏联先进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结合实际贯彻教学大纲,加强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及参观实习工作,以培养德才兼备、体魄健康的合格小学师资。学校在稳步前进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1956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师范学校。
二、全面建设
1957年起,到1966年的十年中,学校的发展随着当时的形势经历了由稳步发展到盲目前进,再到调整提高的艰苦曲折的过程。
1957年初,党中央提出了新的教育方针,学校在具体贯彻落实过程中重点纠正了师范教育“三脱离”(脱离政治、脱离小学实际、脱离生产)现象,确立了“三结合”原则,即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而形成了具有师范特点的新的教风,学风,大大促进了师范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958年初,学校反右整风运动开始,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一时成为学校工作的主题,教职员工中开展反右斗争,学生中开展安全运动、整团运动,正常的学校工作遭受了很大冲击,随之而来的大跃进,在学校迅速掀起高潮,停课劳动,大练钢铁。1959年学校继而再掀“反右倾、鼓干劲”高潮,查右倾,拔白旗,教学方面单科独进大循环,学习、工作全面“跃进”,严重地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1961年,落实党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教育随之进入了调整和恢复时期,下半年学校贯彻中央教育工作50条,年末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召开的烟台工作会议精神,确定“以教学为主”的学校工作重心,重新使得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走向正轨。1962年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生下放,教师整编,停止招生,学校工作一度受到影响。
1965年初,贯彻山东省工读教育会议精神,学校制订《培训工读小学师资方案(草案)》,共举办四期耕读小学师资培训班,每期一个月,为单县耕读小学培养了大量的师资力量。
三、十年动乱
1966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一场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共和国的教育战线很快陷入了重灾区。揪斗教师、揪斗学生、学校领导靠边站。大字报铺天盖地,红卫兵组织风起云涌,工作组进校,红卫兵造反,革命大串联,建立革命委员会,毕业生留校闹革命,“破四旧、立四新”,“三忠于、四无限”,“清理阶级队伍”,“一打三反”,运动连着运动,学校沦为无政府状态,正常的教学秩序惨遭破坏。1966年停止招生。
1968年推荐选拔相结合招收的学生在校学习几个月即被解散,次年秋,学校恢复后得以返校后又匆匆毕业。
1970年底学校与单县一中合并,开办“五•七”红校,抽调师范和一中学校部分教师任教,1972年底“五•七”红校宣告结束。期间,在林彪、“四人帮”全盘否定建国十七年教育成就、将此污蔑为“黑线专政”的背景下,学校领导被打成“走资派”,很多教师被打成“牛鬼蛇神”、“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反动学术权威”等等,部分领导、老教师被强迫劳动,一名副校长受辱不过,自缢身亡。1973年初,学校正式恢复后,将原“五•七”红校两个1972级师范班学生接入学校继续教育,同年再招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工农兵学员两个班,教师进修班学员两个班,至1975年止学校共招收两年制学生398人,1976年招收社来社去学员100人,分文、理两个教学班,在校学习一年。这一时期,“四人帮”淫威未除,“复旧”、“回潮”的帽子满天飞,“白卷英雄”、“反逆流尖兵”甚嚣尘上,教学难以正常进行。学校广大教师戴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枷锁,冒着随时遭打击的危险,忍辱负重、认真执教,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尽力挽回动乱带来的巨大损失。
四、改革之初
1976年10月,“四人帮”反党集团被粉碎,十年动乱宣告结束。以揭批“四人帮”为纲,逐步肃清其在教育领域的流毒,着手平反冤假错案,根据实事求是这一党的传统作风开展拨乱反正,学校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977年,恢复招生考试制度,拉开了学校健康发展的序幕。至1980年,连续四年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时称大中专)。这个时期,为党政机关输送了一批德才兼备的领导人才,同时为鲁西南中小学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
1981年1月,学校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对历次运动受错误处理的教师、学生逐一认真落实政策,彻底给予平反昭雪。3月,省教育厅颁发了《关于建设中等师范教育的几点意见》,就中师的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学制、管理体制等一系列问题做了明确的规定。学校根据《意见》精神,扭转过去面向中学培养师资的偏向,明确中师面向小学培养师资的目标,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改为三年。
1984年,学校收归菏泽地区教育局管理,升格为副县级单位。
1986年初,学校领导研究改革校舍建设,制订了校舍改革的系统规划。下半年根据省教育厅《关于中等师范学校建设标准的意见》,着手学校标准化建设。10月,一座容纳18个班、建筑面积2023平方米,造价28万元的学校第一座教学楼破土动工。自此,学校结束了长达近四十年无一座楼房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初期,教学改革主要是加强双基教学,推广电化教学。1986年以后,学校提出口号“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国家颁布的《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设立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教育实践的“四大块”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教师科研意识的提高,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深入开展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和学历继续教育。
大力抓好学校精神文明建设,20世纪80年代伊始,学校即认真制定了《山东省单县师范学校规章制度》集,组织学校师生学习落实。之后相继开展有“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五讲四美三热爱”、“学习张海迪”等一系列活动。80年代后期,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深入持久地开展了“建文明学校,当文明教师,做文明学生”的“三个文明”活动。大大促进了学校文明建设,形成了校内校外,师生人人讲文明,处处做好事的新风尚。文明之风遍及校园,影响社会。
五、进行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世纪80年代后期,学校启动中师标准化建设,进入90年代后,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下,1992年下半年,学校办公楼、实验楼、音美综合楼开工,新建854平方米的餐厅投入使用,原教学楼也顺利完成接层。5月7日,国家教委师范司金长泽司长、省教委师范处徐兴文处长来学校视察工作。徐处长对学校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单县师范不愧为鲁西南的一颗明珠”。金司长对学校工作赞不绝口:“好!很好!很好! 这在山东也不落后,就是要有远大的眼光。”同年6月,根据地区校长会议精神,决定学校建设、发展两步走,第一步,加快实现学校达标建设,第二步创建省级规范化师范学校。1996年,学校顺利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
第一步战略任务完成后,学校迅速启动了规范化建设。动员学校师生员工,再接再厉,继续奋斗,举全校之力,抢占鲁西南师范教育制高点。在规范化建设中,硬件、软件齐头并进。学校十分注重教学设施建设。图书室藏书达10万余册;设舞蹈房7个;钢琴50架,手风琴、脚踏风琴各100部;电子琴房7个,电子琴320架;计算机房7个,计算机702台,并通过100M光缆接入因特网,同时建立配套微格教室、语音室、演播室、多功能教室、心理咨询室、实训实验室、生态园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学校号召全校师生要以张家港人为榜样,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领先。1997年,学校修订了《教职工工作量化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了教职工工作的量化管理,同时建立健全了德育、卫生、体育文艺、推普、安保、民主理财、分房调房、伙食管理、计划生育、老干部工作、校舍校产维护等各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学校党总支制定了《关于整顿组织、转变作风的实施意见》,召开动员大会,号召全体党员,要在学校创建规范化工作中,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1998年,制定落实《单县师范学校关于实施教师素质工程的意见》,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竞争聘任制。是年8月,在积极筹备的基础上,学校向地区教委正式提交了《关于晋升省级规范化中等师范学校的报告》。之后,根据省教委提出的中师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三步走,保留的师范学校开办3+2小教专科教育的部署,面临中师教育进一步调整的紧迫态势,按照地区教委关于单县师范率先申报规范化学校要求“一炮打响“的指示精神,全校师生,尤其是全体教职工发挥学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论寒暑,不计报酬,争分夺秒,争先恐后,严要求、高标准地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1999年5月学校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规范化师范学校。规范化师范学校的实现,不仅在鲁西南地区,而且在山东西部一跃实现了零的突破,在山东西部率先迈入了中等师范教育的先进行列,为隆重的五十年校庆献上了一份厚礼,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校的发展中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规范化实现后,学校开启了历史新的一页。是年,开始招收3+2大专班学生,学校由50年培养中师学生,着手培养5年制的小教大专学生。
六、开拓创新
在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在充满竞争的年代,尤其是在20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师范调整过渡时期,为使学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学校的持续发展,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瞄准现代化学校的宏伟目标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按照学校发展目标,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学校适时提出了新的时期指导思想和工作准则:坚持改革促发展的一个宗旨,把住招生、学生就业安置两个关口;强化德育、管理、教学三项工作;突出管理、教书、服务、环境四个育人;锤炼领导班子、教师、班主任、员工、学生干部五支队伍;同时在管理工作中贯彻六大原则:教职工定编定岗,竞争上岗,全员聘任,优胜劣汰的原则;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实施结构工资制的原则;依据市场需要调整课程设置,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原则;联名校、聘名师,引外资,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的原则;完成学校招生和安置任务予以奖励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原则。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全面提高办学水平。确立了以师范教育为主体,努力提升高中办学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思路。2004年初,根据市直中专学校改革会议精神,抓住师范改革发展的机遇,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加快了学校发展步伐。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重点放在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公开全员聘任,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为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学校重新调整工资结构,把原来的工资分成基础工资、岗位量化工资、工作业绩奖励工资三个部分。结构工资的实施,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大大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中,学校启动“名师”工程,抓牢名师聘任、师德教育、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基本功、教学研究改革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的有意培养,德才并举,造就了一批具有新的教学理念、能够采取现代化教学、胜任五年制大专,普通高中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
2007年,开始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调整中等师范学校结构的意见》。“鼓励大部分中等师范学校并入本区域承担教师教育任务的高等院校,设立教师教育学院(系)”,学校又迎来一个新的机遇和一次新的挑战。
继续贯彻全员聘任制,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坚持每学年全员聘任制,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制度引导人、以考核考评激励人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激发了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加强学科建设,优化课程设置,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确保了每一个学生来有所学,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学能就业。在深化教学改革,注重教育创新方面,推行“生本意识、主体意识、互动意识、创新意识”的新的教育理念。在突出育人宗旨强化质量意识方面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育人原则,全面实施“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育人工程,形成了“团结、守纪、求是、创新”的良好校风。
几代单师人薪火相传,砥励奋进,以执着的精神锐意进取,不息奋斗,实现了由初师到中师,再由中师到高师的历史跨越,铸造了一个又一个夺目的辉煌。“山东省重点师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师范学校”,“山东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民主管理学校先进单位”,“菏泽市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菏泽市精神文明单位”,这枚不胜举的闪光足迹将永远印记在山东省单县师范学校的光荣史册之中!
2011年5月,艰苦创业、锐意进取的单县师范学校以辉煌的成就完成了中等师范学校的历史使命,实质性并入菏泽学院,开启了历史发展新的篇章。
单县师范学校历任校领导:
姓名 籍贯 职务 任期
刘尹斋 安徽砀山 湖西行政公署副专员兼校长 1949.5---1950.3
王运通 江苏丰县 党团支部书记 1949.5---1950.6
王成斋 山东鱼台 党团支部书记 1950.7---1954.1
赵紫生 山东鱼台 校长 1953.4---1954.1
王成斋 山东鱼台 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1954.2---1955.7
唐 捷 山东聊城 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1955.7---1956.9
赵敬康 山东曹县 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1956.11--1958.2
万子玉 山东菏泽 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1957.7---1959.7
唐香亭 河南濮县 代理校长 1958.4---1958.8
王吉人 山东金乡 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1958.9---1965.3
张义方 江苏丰县 革委主任 1966.----1967.5
徐俊亭 山东鄄城 革委主任 1967.5---1968.12
唐香亭 河南濮县 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1973.3---1975.10
张义方 江苏丰县 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1975.10--1978.11
张拯民 安徽砀山 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1978.11--1984.9
闫明进 山东单县 党总支书记 1984.9---1996.9
张清正 山东曹县 校长 1984.9---1999.3
孙曾教 山东单县 党总支书记 1996.3---1999.3
徐学法 山东单县 党委书记 1999.3---2004.1
孙曾教 山东单县 校长 1999.3---2002.2
田忠太 山东单县 校长 2002.2---2011.5
马中锋 山东单县 党委书记 2004.9---2007.5
朱继仁 山东单县 党委书记 2007.5---2011.3
田忠太 山东单县 党委书记 2018.1——2019.7
闫本昭 山东单县 党委副书记、行政临时负责人 2017.8——2019.6
菏泽学院单县初等教师教育学院领导:
田忠太 山东单县 校长 2011.5---2013.12
闫本昭 山东单县 党委书记 2012.8---2013.12
菏泽学院单县分校区校领导:
武尚民 山东曹县 党委书记 2014.8---2017.7
田忠太 山东单县 校长 2014.1---2017.7
菏泽学院单县分校领导:
武尚民 山东曹县 党委书记 2017.8---2018.1
田忠太 任党委书记:2018.1--2019.7
闫本昭 山东单县 党委副书记、行政临时负责人 2017.8---2019.6
姜 峰 山东长清 党委书记 2019.7--2024.4
石荣欣 山东成武 校长 2019.7--2024.4
菏泽学院单县分校现任领导:
赵 杰 山东单县 党委书记 2024.4---
孟德领 山东定陶 校长 2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