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旬,首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完美落幕。彼时,山东省教育厅左敏厅长虽在大洋彼岸,但也每日通过网络关注着省内大赛的进行情况,关注着凤凰山东对此次大赛的专题报道。
“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这样的阶段,互联网作为社会交流的方式、生活的方式,逐渐成为一种生产的方式、流通的方式,这种方式也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标志。”左敏厅长从广泛性、引领性、融合性、开放性及组织的严密性5个方面对大赛进行了评价总结。她说:“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第一次做这样的大赛,在时间很紧张的情况下做得还不错,我很满意。”
在左敏厅长看来,最大的教育一定是要打开门、推开窗,跟社会经济对接。“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既需要科学家,也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要求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左敏厅长表示,人才培养在不同学段培养目标有差别,所以一定要有合理定位,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育,山东在这方面的教育正在起步。
她以“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生产的流程”类比,举例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产品,在培养过程中,应该围绕社会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
“培养差异化的人,最重要的还是生产工艺。对教育来说,生产工艺就是我们的课程。光有生产工艺还不行,我们还要有高素质的、对生产工艺掌握的人,也就是我们的教师。”左敏厅长说:“人才的培养有滞后的特点,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看趋势。从事教育的人一定要研究我们国家宏观的产业政策,制定教育规划一定要看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目的。比如山东交通学院,预测在一定的发展阶段轨道交通是什么情况、地铁是什么情况,根据这个设置课程,培养人才,学校的最终目的也是为社会服务,所以专业一定要对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左敏提出,教育部门也要求学校的课程一定要去对接一些专业和行业的职业标准,将之引入我们的课程中来,以课程为载体,与社会、行业的对接,这也是教育过程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
在教师培养上,山东省也注重让教师更多地了解社会。去年,山东省启动首批部分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百计划”,把法院、检察院检察官请到学校,参加教学活动,给学生上课;学校的老师也到这些单位去挂职学习,直接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间,了解社会行业的实际东西。
此外,左敏还介绍,山东省委省政府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从2012年底到今年下发了3个很重要的文件,各个部门又据此出台了全方位的48个文件28个制度,足见山东省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以下为专访实录:
凤凰山东:首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前几日刚刚落幕,我们山东有15支队伍将入围全国总决赛,成绩可喜可贺。您能否评价一下这次大赛?
左敏厅长:首先要感谢凤凰网对山东教育的关心,而且你们的点抓得很准。怎么调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是现在社会的一个热点,教育就要跟上这个热点。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成才,学成之后服务国家,服务社会,这次大赛就是一个平台,你们一直跟踪报道。非常感谢你们对山东教育的关心和关注。
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这样的阶段,互联网作为社会交流的方式、生活的方式,逐渐成为一种生产的方式、流通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标志。所以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和创新的主体是年轻人,是我们的学生。从大赛的基本目的来讲,就是要通过这个平台带动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报名参赛人员从博士到职业院校的学生,范围很广,这也是一个总结梳理自己的学习成果,向社会展示现代大学生创业创新风采的一个窗口。最后再通过这个大赛推动学生结合实际、带着创新的兴趣、创新的精神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我估计这个大赛对参赛的同学的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这次大赛有以下几点特点:
一是突出了对象的广泛性,即参赛群体的广泛性。我们这次不拘对象,不拘学校,从博士到高职生,参赛范围非常广泛。报名参赛的选手达到1万人,参赛队伍达到2665个队,涉及到97所学校。
二是突出了方向的引领性,大赛产生了引领的作用。这种以创业创新为导向的大赛,既引领了学生的学习方向,也引领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教育改革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并为这种激情的释放创造最好的机制和条件。
三是突出了项目的融合性。互联网只是一个手段和平台,重点在”+”上,强调的是融合的概念。参赛项目的选择也好,报名也好,不拘泥领域。大家对互联网都很熟悉,要把它“+”好,加出深度,加出广度,加出绩效,是要下功夫的。同学们在大赛中间通过这种融合意识的升华,融合作品的产生,最后出现一种融合的效果,是“互联网+”的真实应用的结果。从大赛结果来看,这个特点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是突出了过程的开放性。学生参赛项目选择不是规定的,是他们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结合自己的专业选择的;团队的组合没有学段、专业、学校等限制,是开放的体系;评委中企业、行业的专家占比超过2/3,也体现了评价体系的开放特征。以前是教育评教育,老师评学生,政府教育部门评学校。这次大赛邀请的专家是由对“互联网+”最了解的群体组成的,体现与社会的对接,也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第五,突出了组织的严密性。我们制定了严密的方案,确定了清晰的标准和严格的程序,为大赛创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在严密的组织下,胜出的团队会有成就感和荣誉感,落选的学生会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好地改进。
凤凰山东:中国教育方式需要改革,这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呼吁的热门话题。“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期间,凤凰山东采访时有专家称此次大赛是高校新一轮教改的切入点。山东省教育厅目前是否已列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步骤和时间表?将怎样具体推进?
左敏厅长:创新创业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我们历来高度重视。今年经省编办批准,我厅专门成立就业创业教育咨询中心,这个机构的成立,可以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
学校最基本的责任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不断累积和提升,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是为了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理论和技能。我们希望学校能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日后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如何以创新创业为导向来调整办学模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甚至使教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引擎,都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得很快,社会对人才需求是多元的,既需要科学家,也需要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这就要求教育体系也应该是一个多元的结构。山东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6%,正在步入大众化,这就需要处理好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关系。既要满足大众化的人才培养要求,也要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培养精英。但不论是大众化还是精英教育,都要推开窗,打开门,与社会需求对接。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教育过程就像一个生产流程。学生就像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应该由需求来导向,要看社会需要。当然,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产品,其特殊性表现个性化和差异性,我们要围绕社会需求,提供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他提供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教育。有些孩子,动手能力特别强,但不擅长研究理论,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很难说他行还是不行。为不同特点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教育,以差异化体现多元化,这就要求教育要分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分类,在学科和专业上要分类,在不同学段上也要分类,要避免简单化、静态化和同质化。当然,我们还要重视生产工艺,也就是我们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尽量把社会经济中的职业要求和专业标准引入教育过程,不但要学生掌握“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他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做”。
要有高质量的教育,最重要的还是要有高质量的教师。去年,山东省启动首批部分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百计划”,把法院、检察院检察官请到学校,参加教学活动,给学生上课;学校的老师也到这些单位去挂职学习,直接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间,了解社会行业的实际东西。我们还启动了思想政治课特聘教授工程,聘请社会各界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到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等相关工作,弥补高校教师社会励练、实践经验的不足。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我们还准备在更多学科专业推广。
凤凰山东: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全国各个省份都极为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针对当下就业难问题,不少毕业生选择创业。对于这些在校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创客群体,教育厅能提供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
左敏厅长:对大学生创业最好的支持就是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培养其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我省正在着力推进的现代职业体系建设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山东省委、省政府从2012年底到目前,不到三年时间下发了3个很重要的文件,各相关部门配合出台了的48个文件,建立了28个制度,从招生考试、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全面考虑,从省级层面基本形成了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政策体系。在招生考试方面,山东比较早地实践了分类考试,也就是按人才的差异性设计差別化的分类考试方式。2012年,启动了主要面向职业院校的春季高考;2014年,春季高考的技能测试以实操的方式进行,目的就是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培养模式上,我们在贯通培养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一体化设计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一方面打破职业教育体制上的“天花板”,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我们还很重视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体系和专业标准,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合作进行科技研发,合作培养人才。目前,我省多所高校与惠普、联想、微软等国际知名企业有深度合作。很多学校为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这种培养模式,完全按企业的要求来进行,整个教学过程校企之间做到了无缝对接,培养出来的人很受企业欢迎,为学生创业就业创造了最好的机会和条件。
教育是民生之首,但又不仅仅是民生。对社会经济发展而言,教育既是基础,又是标志,还是一个重要条件。基础就是说整个社会发展哪行哪业都离不开教育,教育不发展,肯定会拖其他方面的后腿。教育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就是说,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要看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发展水平。教育还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元素,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山东是人口大省,也是高等教育大省,有179万在校大学生,人数居全国第一。我们希望通过教育改革,来优化完善教育体系,激发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好的机制和条件。同时,政府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小额贷款、税收优惠等,这也是非常直接的支持。教育问题是个社会问题。学校能解决的是培养学习的能力,让夯实基础与突出个性衔接起来。我们也呼吁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善,希望家庭、社会、政府一起为学生就业创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凤凰山东: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是教改一部分,同时网友们也非常关注基础教育。在刚刚过去的教师节,国务院称将为1270万中小学教师派发一份教师节“大礼包”,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此前有媒体报道山东省部分地市城乡教育资源失衡现象加剧,山东省教育厅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改变这样的现象?
左敏厅长:城镇化是一个趋势,随着城镇化进程,教育资源配置相对滞后,学校建设和教师配备不足,出现了供求在总量上的矛盾;同时,由于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出现了结构性的矛盾。为解决这些矛盾,我们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启动了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簿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最近又按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启动了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计划。通过城镇、农村双轮趋动来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去年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已全面启动,我们全省有111个县列入规划,规划投资420个亿,通过5年时间,使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达到省定标准;最近我们正在制定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这个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旨在解决农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促进教师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在扩增城镇教育资源方面,9月6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关事宜的通知》,出台了具体明确的政策措施,特别是突出解决“人、地、钱”这几个关键问题,决定用两年的时间基本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省委、省政府对这件事情高度重视,省财政安排奖䃼资金20亿元以上用于解决大班额所需要的人员经费和建设支出,这也算是省委省政府在教师节前夕给全省广大师生送出的一个大礼包吧。尽管这个任务非常繁重,但有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如期完成任务,向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